历史文化

满族人喜欢喝的茶

日期:2022-03-16   来源:网络

满洲人和蒙古人都流传一种说法:“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蒙古是游牧文化,平时吃的羊肉牛肉等比较多,而缺乏农耕,三日无粮,那不算什么。但长期肉食,需要解腻,所以必须要有茶。满洲是渔猎文化,平时吃的打猎打的各种兽肉,或是打渔打的各种鱼类。满洲耕种的历史比较早,但一直不重视也不喜欢耕种,粗耕,所以也是肉食为主,肉食吃得多,所以也是离不开茶。

古代生产茶和发展饮茶习俗,主要是在中国、印度、非洲等地。热爱旅游的朋友都知道,中国一大特产就是茶,去很多地旅游,当地都推荐自己的特色茶。但茶是中原地区特产,满洲和蒙古以前都不产茶。如果与中原和平相处,交易中购买中原的茶是必须的,但双方战争,或是关系不好,就会停止贸易,满洲和蒙古就面临无茶可买。于是都发明了自己的替代品。

蒙古人饮食中离不开奶茶,就用煮茶(用茶砖,也就是现在说的普洱茶)加入奶,制成奶茶,一般是咸的。与现在流行的台湾珍珠奶茶是完全不同。如果茶砖也缺乏,就是使用奶制品,蒙古人发明了很多奶制品。

满洲流传很多民间故事,把很多民俗都归结为是老罕王努尔哈赤发明的。其中一个故事就是说:因为老罕王与明朝开战,明朝停止双方贸易,茶自然也就没了。满洲人吃肉多,离不开茶。于是老罕王就发明把大麦用慢火炒,制作成大麦茶。

大麦茶不仅满洲有,韩国和日本也有大麦茶,可能是互相影响,但把什么民俗都归结到老罕王身上,肯定是不符合历史的。

历史上,满洲人的代茶饮还是非常丰富的,绝对不是大麦茶单一品种。有一种近似大麦茶的,是用大黄米炒制而成。

就是用大黄米做原料,用慢火将大黄未炒糊(不能炒焦炭化),用开水冲泡即可饮用,虽有微苦之感,但是米味香浓。如加以蜂蜜或糖类,其口感便好。这种茶叫“糊米茶”,有养胃、助消化和抑制胃酸的功能,深受满族人的喜爱。

满族的族花年息香,也写做捻奇香(niyancihiyan),满语叫日吉娜,此花在满洲各地区,很有象征作用。满洲人祭祖和祭神都是使用年期香,满洲人的祖先在天之灵认的就是年息香。

不仅满洲民间使用此香祭祖祭神,大清皇室祭祀也用此香,专门由满洲地区打牲乌拉牲丁采集制香,称为安楚香,安楚”香实义“金”香,源于大金国发源地“按出虎”,即金的意思,此花在大金国时候就是我们的族花。

这种花各民族有不同的叫法,正因为是满洲人的族花,古代少数不友好的汉人污蔑称呼我们为鞑靼或鞑子,因此他们叫鞑子香或是达子香。因为自清末满洲地区开禁,大批汉人涌入满洲地区,汉人太多,所以后代一些满族人也有随汉族的叫法称达子香。

一般汉人叫杜鹃或满山红,江西人叫映山红,日本人叫踯躅。这种花即是满洲人的族花,也是朝鲜族的族花,朝鲜族称为金达莱。大家知道朝鲜族还有专门唱金达莱的歌曲,其实在满洲人民间,也有唱年息香的民歌。

一些地方的满洲人也称年息花为芸香,把这种植物的叶子荫干后,就可以跟茶一样沏水喝,称为芸香茶。满洲入关后,老北京满洲旗人爱喝的红茶或茉莉花茶,也可以说是从芸香茶衍化而来。

大家都知道老北京有一种小吃豆汁,据说,在女真人进入北京,最早出现了豆汁。但要说盛行,一般是大清乾隆年间开始。老北京旗人就爱喝这口,因为一部分老北京迁移到承德地区,还有一部分京旗回满洲开垦,所以在承德和满洲都流行起豆汁,但叫法不一样。在满洲,豆汁被叫酸茶,可以看出,也是一种代茶饮。

按照历史记载,满洲人还有一种代茶饮,就采摘山果,把晒干,冬天沏水当茶待客,味道酸甜清香,满洲人称山果茶。

后满洲入关,老北京旗人爱喝的炒红果、酸梅汤,都是山果茶演化而成的。

满洲人爱吃的酸汤子、酸奶子、酸面糊涂、酸梅子、酸浆子和酸梨汁等,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靠酸爽来解油腻。

因为满蒙通婚,加上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一起居住打仗,互相影响,满洲人也引入奶茶和各种奶制品。可以说,满洲人的代茶饮,是非常丰富的。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满族茶文化
下一篇:古代射覆是什么游戏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