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蒙古族搏克运动的规则

日期:2022-03-21   来源:网络

蒙古族搏克,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当下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搏克比赛规则

搏克是自然界和社会竞争的必然产物,在吸收借鉴自然界和前人的基础上而成,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按传统民族习惯,搏克编排赛程的编排需有名望的长辈编排数,多则编为512人或1024人,少则编为32人或64人。比赛统一单淘汰制,一跤定胜负。

比赛前裁判员发令后,双方握手致意,双方交手时唱战歌、跳战舞出场,让自己显得有气势。之后各施展绊、甩、拉、扑等技巧以制其胜。比赛时不得抱腿、故意做危险动作。只能脚掌着地,其他膝盖以上的任何部位着地即为失败。搏克运动比赛规则简易,不受体重、年龄、时间的限制。所以,搏克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能让观众轻而易举的观看和分析比赛状况,将观众都带入比赛的氛围中,具有普及性、娱乐性和观赏性。

搏克服饰文化

据古书记载搏克最初无具体、严格的着装要求。多为裸体,都是赤手空拳,选手腰间系一腰带,无多余设计和装饰。当下的搏克有自己独特服饰,不同的款式供选手挑选,但都是严格按照上身穿帆布或牛皮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的传统要求制定,蒙古族称其为“召格德”。下身穿较宽松的摔跤裤,外面套绣有花卉和动物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

胜者脖颈上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是搏克手获胜次数的象征,水平越高绸条越多。搏克在服的图文设计和款式挑选是能按照选手想法设计,也让每一位搏克选手身上的图案风格各样,不再是以前的单一设计。

搏克民族文化

蒙古族是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民族,在搏克赛场上双方交手时要高唱战歌来提高自身气势,周围的人以鼓奏乐助威、颂激励的词给他们加油助威,让他们保持这样激情悠扬的“乌日亚”赞歌声中进行,激动的现场无不体现出浓厚的蒙族文化艺术气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有多大
下一篇: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