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道德经——夫唯不争
秦灭亡之后,项羽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并将刘邦十万兵马收归旗下,只给他三万随从前往汉中。众人难消心头之恨,认为这是项羽借机削弱刘邦,主张同项羽开战,但刘邦却默默地前往封地。
有两条路线可以前往汉中:一是走通往汉中的谷道,南端的谷口是汉中的南康县;一是向西到达眉县西南,走斜谷,再入褒谷。刘邦选择了从杜南,经蚀中然后西行到达眉县,由眉县西入斜谷,经斜谷再由吴中到达汉中。
刘邦连同将士们一同西行,到达眉县西南,斜谷道路狭窄,湿气很重,几万大军在深山中走着,队伍连起来有十余里长。
进入斜谷之后,放眼望去,谷底的两侧是悬崖绝壁,飞鸟哀鸣猿猴啼,一片凄凉的景象。唯一给了士卒们一点希望的是头顶上的那一线天空,这儿就是著名的古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是万丈深渊,走在栈道上,士兵都是胆战心惊的,不敢向下看。
途中,跟着刘邦的这些士兵都觉的很郁闷,他们丝毫不知汉中在哪里,也不明白为什么辛苦征战了这么久还是被遣往汉中。他们即觉得忧虑,又有几分恐惧。
终于将士们走出了深谷,大家长松了一口气,并表示以后要打回老家与项羽血战到底。然而,当士兵们走过了栈道之后,刘邦却下令烧毁栈道。所有的士兵都很诧异,但是又不敢争扁辩,辛辛苦苦修建的栈道就此毁于一旦。汉王刘邦这时向大家解释说,项羽的耳目就在身后,只有烧毁栈道才能打消他的疑虑。一旦我们的势力壮大了,我们就重新修一个栈道,重新打一仗,将士们这才理解刘邦的苦心。
果然,项羽听说此事,便不再警惕刘邦。刘邦就抓紧时间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势力逐步壮大。最后,刘邦给了项羽重重一击,建立了汉朝。
沛县父老推举刘邦为沛公,他以退为进,以此来测试众人是否对他心服口服。造反是灭门大罪,如果人心不齐,那这件事必然会失败;只有众志成诚,才利于管束和指挥。同样,进驻汉中,火烧栈道,也是以退为进。
所以,不争锋芒,并不是不知进取,而是成大事者的必要手段;偏安一隅,并不是苟且偷生,而是韬光养晦的过程。刘邦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懂得以退为进,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
西汉初年,经过长期战争之后的国家满目疮痍,继高祖之后,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并使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有所减轻。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谦逊爱民的君主,他当皇帝二十三年,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秩序,恢复经济,发展农业。汉文帝好“黄老之学”,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让从前颠沛流离、饱受战乱影响的百姓能够安心从事生产。
如果各地出现虫害或者旱灾,他就免除进贡,并把一些平时专供皇家狩猎的地方给百姓开放。在自己的生活方面,他率先缩减自己的衣服、车马等,给后宫和大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还裁减政府机构多余的官员,他开仓放粮,使贫苦百姓得到救济。
文帝期间,皇宫林苑从未扩建过,也没有在随行车驾上过于辅张,可以说是勤俭节约的表率了。只要他发现有些措施会对百姓产生不利影响,都会立即撤销。
有一次,有一位大臣建议建造一个露台,文帝先让官员做了一番预算,结果就是,建好这个露台总共需要百两黄金。文帝感慨道:“这百两黄金用于奢华的享受实在是太浪费了。我一直学先帝节俭,仍害怕使先帝的名声受辱。浪费钱财,是最做不得。这个露台,不修也罢。”然后,修建露台的计划就被搁浅了,这仁爱之心感动了满朝文武。
平日里,文帝也并不讲究自己的穿着,衣服的面料也不会很好,即使是最喜欢的嫔妃,也不允许穿长及拖地的裙子。寝宫中的一些帐幔等物品,一律禁止绣花纹。即使修建先帝的坟墓,也只能用瓦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是不允许放进去的。
“以示淳朴,为天下先”,他的这些做法是官员们的好榜样。如果没有节俭的行为,那么汉王朝的强盛是难以想象的。
相关文章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要求统治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就是生育万物而不将万物 ... -
公元前600年2月9日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 -
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哲理
1、强行者有志——老子2、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 -
《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 ...
相关推荐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要求统治者:“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就是生育万物而不将万物 ... -
公元前600年2月9日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 -
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哲理
1、强行者有志——老子2、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子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
《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 -
《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知雄守雌:雄:雄强;雌:雌伏,不倔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