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子产变革不成功,根本在于脱离实际
姬侨,字子产,郑国人,据说是当时杰出的人物,也是郑国王室成员,曾在郑国推行变革。根据史书的说法,子产很受国人的推崇,但是这个评价值得斟酌。
郑国处于四战之地,但根盘不稳,左摇右摆,一会儿跟从晋国,一会儿又附庸楚国,导致战争连年,民不聊生。郑国王室迫切需要一场变革,来改变格局,子产便在此时被推上历史舞台。
子产推行田税、兵役、法制改革,所站的角度都是郑国王室,虽情有可原,但并未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去考虑解决民生问题,要钱要人都是为的解决外忧,真正的内患却未解决。从子产死后,没有几年,郑国就发生萑苻之泽叛乱,就足以见出,子产的变革并不彻底,民生疾苦越发严重。
那么,为什么子产的变革不成功呢?
在《左传》中有个故事:“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人送了条鱼给子产,子产命令小吏将鱼畜养在池塘里。那人却把鱼煮来吃了,返回来禀报说:“刚放进池塘里时, 它还困乏懒动;一会儿便悠闲地离开了。”子产说:“它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了!”那人从子产那里出来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啦!”
从这件小事情就知道,子产并不是个负责的人。历史上诸如子产这样的管理者比比皆是,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不少见。很多的管理者,往往官僚主义严重,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决策工作习惯坐而论道,主观臆断,不善于监管。
如同子产,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管理者习惯于高高在上,对于安排的事情没有巡查机制,只是相信执行者的反馈,也不会根据情况报告去检查,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站在自以为是的地方,喜欢听好的东西,于是便有欺上瞒下,便有工作无法落实,这便是子产变革不可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
-
战国土地制度改革:从国家土地所有制向私人土地所有制演变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奴隶主贵族为代表的独占型利益集团日益衰落,以诸侯国为代表的创新型利益 ...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又被称作稷下之学。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高 ... -
子产变革不成功,根本在于脱离实际
姬侨,字子产,郑国人,据说是当时杰出的人物,也是郑国王室成员,曾在郑国推行变革。根据史 ... -
齐桓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齐桓公小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逃到莒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登基即位了齐国国君。 ... -
春秋爵位最低的许国它是怎么生存的
许国在周王室大封诸侯时,只得到了一个男爵称号,爵位低,城邦小,封地有限,进入春秋后,一 ...
相关推荐
-
北宋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
北宋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 -
战国土地制度改革:从国家土地所有制向私人土地所有制演变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奴隶主贵族为代表的独占型利益集团日益衰落,以诸侯国为代表的创新型利益 ... -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又被称作稷下之学。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高 ... -
子产变革不成功,根本在于脱离实际
姬侨,字子产,郑国人,据说是当时杰出的人物,也是郑国王室成员,曾在郑国推行变革。根据史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