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汉文帝的政治智慧:一封书信免兵戈
汉文帝让陆贾带去的这封《赐南越王赵佗书》写得很用心也很精彩,历来评价很高。信的一开头写道:“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这句话既摆明双方的地位,奠定原则和基础,同时又亲切、低姿态。紧接着是一句“朕高皇帝侧室之子”,汉文帝知道赵佗对他的父亲刘邦很有好感,所以强调了自己是刘邦的儿子,同时他又是刘邦与薄姬所生,意在强调自己是“侧室之子”,一方面继续低资态;另一方面与吕后划清界限,不让赵佗产生误会。汉文帝在信中还告诉赵佗,他家祖坟已被修护,进一步增进好感。
之后汉文帝笔锋一转,说南越掀起战火以来,双方损失都很大,“长沙苦之,南郡尤甚”,南郡是赵佗的地盘,这句话表面看来是慨叹,也有慰问之意,但其实软中带硬,意思是“杀我八百,你自损一千”。就赵佗关心的长沙王封地问题信里也专门进行了解释,认为那是高祖皇帝很久之前做出的决定,并不刻意针对赵佗,汉文帝向赵佗承诺,只要他接受朝廷的封王,取消帝制,“服领以南,王自治之”。汉文帝还让陆贾带去一些礼物,包括“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以示慰问。
赵佗看到这封信,感动之余也陷入沉思,他是个能洞悉大势的人,与汉朝长期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取消了帝号,重新接受汉朝所封的南越王。还准备了一批贡礼,包括“白璧一双,翠羽千尾,犀十座,紫贝五百,桂壶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派特使赴长安朝贡。
付出小代价达成大目标
赵佗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去世,按照史书上的说法,他大约活了100多岁,历经汉朝数位皇帝,称帝这场风波过去后赵佗果然信守了他的诺言,至死都为汉朝的藩属,形同诸侯王,使广大岭南地区留在了汉朝的版图之内,维护了国家统一。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称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还说他是“开发岭南第一人”。
这场危机得以化解与陆贾“二使南越”有关,陆贾因此被称为汉朝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但重要的还是汉文帝的正确决策。南越问题很复杂,一味用强或一味示弱都不行,对分寸的拿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把握都要求很高。汉文帝刘恒虽然没有他的孙子汉武帝刘彻那样的雄才大略,但他很务实,也很细心,没有他的高瞻远瞩和周全的安排,南越问题就无法顺利解决。
解决难题离不开对机遇的把握。把握机遇有不同的层次:一是认识机遇,机遇到来时能看到,从而不让它擦肩而过;二是利用机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让机遇为我所用;三是制造机遇,需要机遇时没有怎么办?那就创造机遇来为我服务。汉文帝从大局着眼定下南越问题的基本策略后,为打破僵持的局面,他耐心细致地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整修赵佗祖坟、任命其亲属为官、精心撰写书信、挑选最合适的人出使等,在没有机遇的情况下创造出了机遇。
汉文帝解决南越问题的启示还有,解决重大的原则问题、棘手问题,不一定必须付出重大代价,在挑战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不失原则,又不能纵一时之忿,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充分运用策略技巧、发动政治智慧,只要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精心谋划,一样可以用小代价达成大目标。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任何谈判或者外交活动都要有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作持盾,否则“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成为一句空谈。汉朝初期国力尚未达到汉武帝时的鼎盛,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恢复得很快,朝廷实行低税率,百姓生活大为改善,汉朝的软、硬实力都在迅速增长,这才是汉文帝真正的底气,也是让赵佗甘心称臣的前提。汉文帝继位之初就以较小代价顺利解决了南越问题,为和平发展赢得了时间,文景之时汉朝的发展速度很快。想想看,如果汉文帝像吕后那样因一时之怒就大起刀兵,那“文景之治”也许就不可能出现了。
相关文章
-
汉和帝刘肇的为政举措
汉和帝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 ... -
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政治举措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了“光武中兴”。在政治上加强 ... -
钟离昧著名的事迹和评价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而且对项羽忠心耿耿。其事迹在《史记》里记载很少,列举一二如 ... -
吕禄的生平简介,吕禄是什么结局?
自从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以来,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就是吕雉,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 ... -
我国古代第一位女外交官冯嫽:说服乌孙国归降
在我国古代政治圈子当中,那几乎就是男人们的天下,因为男性和女性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也导 ...
相关推荐
-
汉和帝刘肇的为政举措
汉和帝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 ... -
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政治举措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了“光武中兴”。在政治上加强 ... -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在政治上的举措
赵恒,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在即位之初,广开言路 ... -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政治举措
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 ... -
侯方域:桃花扇底是流离
侯方域虽为前朝遗民,却参与顺治八年的科举考试;与李香君的传闻天下皆知,但数十卷的著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