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代无极县令郭允礼制官箴
郭允礼尤其注重为官清廉,修养正身,曾于嘉靖三年(1524)十月在任所题书“居官座右铭”一则,镌刻于石,传之后代,为世人欣赏和仰慕。其书法飘逸遒劲,名重一时。所书文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此即为后世流传甚广的《官箴》出处之一。嘉靖三年(1524年),此座右铭被镌刻于石上,被后人誉为“官箴石”,代代相传。
箴文传承与颜门三杰
一、箴文的来历与颜希深
颜希深(1729—1780年),是连平颜氏的五世祖,也是连平颜家进入仕途的第一代。三十六字箴文,是颜希深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间任山东泰安府知府时,在旧科房的残壁中发现的。箴言原是明孝宗弘治年间,为了整顿吏治,提倡廉政,时尚流传的做官格言,故曰“官箴”。当时,贞庵主人任泰安知州,曾将箴文刻石自警。
箴文共三十六个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颜希深读了这碑文后,受到很大启示,将它移到署内西边走廊,并在碑文后面写了跋文,当作自己和后继做官人的座右铭,以鞭策自己和教戒属僚及子孙后代。
二、箴文与颜检为官的一生
颜检(1757—1832年),颜希深之子。
颜检真正得到箴文,是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七月做山东盐政时,由泰安令汪汝弼将石刻拓本寄送。颜检知道父亲能在外地做官数十年,“以诚事君,以德及民,以廉驭属,至今民怀吏畏,犹津津然称道不衰,所以整躬待物操持原有本也。”颜检立志继承父亲的遗志,以廉政来勉励自己。故令人重新将它刻在署内办公的厅堂,奉为座右铭。颜检为官的一生,以三十六字箴文作为做官的格言,用来鞭策和约束自己。
三、箴文与颜伯焘的督抚生涯
颜伯焘(1792-1855年),颜检之子,道光十年(1830年)曾任陕西巡抚。
嘉庆十九年(1814年),伯焘考取翰林,利用假期省亲的机会,到了浙江(当时颜检任浙江巡抚)。颜检拿出先祖的箴词给伯焘看,并对伯焘说:“你现在已进入官场,应该懂得做官的道理。此是先人的格言,实也是祖训。”伯焘接过来把它收藏好,道光二年(1822年)伯焘授延榆绥道,颜检又教导说:“你今到外面做官,要随时以箴词勉励自己,不能松懈。”伯焘遵命,带着箴词去赴任。后来,在一起做官的同事,知道伯焘有一本“官箴”,都争相来索取手本。但陕西五原一带又缺乏雕刻的匠工,于是写信请长安令张爱陶(张聪贤)重刻石碑,放到碑林去,以便广泛传播。
相关文章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 ... -
朱元璋的文字狱
徐一夔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认为是“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 ... -
画师为朱元璋画像“三不像”
据说朱元璋当皇帝后,曾找来三名画师为自己画像,前两个画得惟妙惟肖,连脸上麻子都画上。朱 ... -
刘大夏为百姓藏资料
明朝人刘大夏(忠宣公)掌理库部时,一天,皇帝要索取三保太监下西洋有关的文册资料,忠宣公 ... -
张献忠坑杀考生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率领起义军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称帝。伴随自己的政权摇摇欲坠,为了不给 ...
相关推荐
-
金日磾儿子为何成为汉武帝弄儿?这两个儿子结局如何?
元狩二年的夏天,在春天收获匈奴人的祭天金人之后,霍去病又再次率兵攻打祁连山,与匈奴浑邪 ...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 ... -
王莽长女孝平皇后简介,孝平皇后怎么死的?
王莽和霍光是西汉两位著名的权臣,而后世经常将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评价。霍光在王莽之前,忠于 ... -
朱元璋的文字狱
徐一夔称赞朱元璋“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朱认为是“光头之下,天生僧人,为世作 ... -
画师为朱元璋画像“三不像”
据说朱元璋当皇帝后,曾找来三名画师为自己画像,前两个画得惟妙惟肖,连脸上麻子都画上。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