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长城没有抵御住清军侵略的原因

日期:2022-03-09   来源:网络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十六帝相继,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明王朝土崩瓦解。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关内的汉族又一次不得不接受异族统治的历史,而其间免不了对异族统治的反抗斗争。从元到清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的历史。明代长城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坚固的城墙,却依然抵挡不住八旗铁骑,这值得我们深思。

明代长城的修筑达到极盛时期,无论在工程规模、修建水平,戍守兵力上,都大大超过以往各朝。中国现存的长城是明代修筑的,这条边墙的给予中国人的,心理安全感超过了实际的防御价值。《明史》最后三分之一篇幅记载的事,很大部分发生在这条边墙的内外。

从东汉后期,直到唐太宗,再到明太祖,长城便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前哨。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后,其残余势力在草原上依然十分强大,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国都的历史。因京城地处北方,特别注意加强对游牧群的防备。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明朝在开国之初,就无法彻底消灭蒙古人的残余势力。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多次派大军巡边,即位之后,又五次亲自带兵北征,为的是要提防蒙古人卷土重来。后来国势转弱,蒙古人果然不断乘机南下侵扰,所以明朝开国之后,就很注意北边的防务149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掳,瓦剌人长驱直入,兵临京师城下。面对北部边防日紧的态势,明王朝更为重视长城的修筑。

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几乎每一代帝王都不同程度地修过长城,史书记载有20余次。明代长城的城墙一般用整齐的条石砌成墙身的外层,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固。明朝初年国势强盛,大将军徐达和常遇春大将奉命北征,便修筑城池和居庸关等处的长城,防备蒙古人南下劫掠。

建文帝时期,由宣化到山西的长城,沿边都筑起高墙深池,烽火台连绵不断。在明成祖永乐十年,为了加强北方边防,又在长城内侧修建了一道壕堑石垣。永乐十三年,明朝从山海关到居庸关,沿边修建险隘,还把居庸关北的山口筑成要塞,又增加开平小站烟墩,在关外各个隘口修建要塞,驻兵把守。

明英宗时,瓦刺部族首领脱欢统一了蒙古诸部,逐步强盛起来,其子也先继续扩充武力,不断侵犯明朝。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于谦保卫北京并打退也先进攻,从此以后各代积极重新布置边防,以原长城为屏障,多加修筑。明宪宗成化三年,为了防备敌人利用空隙山坡小径向内渗透,发动军队和民夫,对东起山海关西至雁门关一段长城进行了修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明长城的起止点
下一篇:明朝为什么没有彻底摆平蒙元残余势力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