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长城没有抵御住清军侵略的原因

日期:2022-03-09   来源:网络

从明初开国到万历年间200多年的时间里,明朝基本完成了对长城的修筑,其中成化和嘉靖两个时期修建的规模较大。洪武十四年修筑山海关,弘治十四年修筑嘉峪关,一些城堡直到明末仍在修建。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都城北京的北面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长城的南北建立了许多堡城、烟墩,用来瞭望敌情,传递战报。

明代长城的东端是著名的山海关,倚燕山,傍渤海,形势险要,为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素有“京都锁钥”之称。山海关的东门,建有两层城楼,高达12米,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长城大多是依循山岭、河谷,或遮阻荒漠而行,为了要发挥防御作用,必须随地势起伏,选择险要之处修筑。

明朝自始至终重视并不断加强对长城的防务,重兵把守,层层节制,防御措施严密。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并经常修缮长城关隘工程,明代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合称九镇。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葺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屯田防守。

明都城由于北边的压力而迁都北京,而鞑靼进攻的重点也在北京,京北的长城就特别重要。秦汉长城的重点围绕阴山一线展开南北的争夺,表面上是由于明朝出让了横山以北直到阴山,其中包括河套地区的广大地域。实质上是由于中国的整个经济重心南移东移,东南富甲天下,由此决定了南北对抗的重心随之东移。

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大修长城,由此引发了大泽乡起义;汉朝武帝大修长城,向外扩张,使王朝衰落,终因轮台罪己而罢手,西汉朝盛转衰。修长城的沉重负担,能够压垮一个强大的王朝,或者是使王朝走向衰落。明朝大修长城二百多年,虽然修好了中国历史上最坚固的长城,但是长城防线还是一再被突破,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

明王朝对于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一贯推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在女真族各部之中,拉一部,打一部,制造矛盾,挑拨离间,妄图挑起女真族的内部争斗,使其力量互相内耗而坐收渔人之利。本为朝廷命官,保境安民的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二人,惨遭杀害,迫使努尔哈赤愤然起兵反明。外则败于辽东,内则困于流民。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怎样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也不能挽救明王朝的必然灭亡。

无论如何,一个坚固的长城对于一个不坚固的政府来说,不是可依赖的对象,这就是明朝留给我们的教训。有形的壁垒无法阻止强大势力的冲击,长城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是无法用长城来解决的。相反把巨量的人力物力堆积在长城之上,肯定会加重经济与政治危机。

正是由于北方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带给了明朝强大的边防压力,这使得奉行”高筑墙”策略的明朝的长城越来越坚固,但是游牧民族打破这种壁垒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历史再一次上演了矛与盾的故事。但是,边疆的安全和稳定,并不是人类历史上最坚固的长城能带来的,更不是筑几座堡垒就可解决问题的。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明长城的起止点
下一篇:明朝为什么没有彻底摆平蒙元残余势力

Copyright © 2017-2024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