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周人是谁的后代
周人,族姓姬,起源于今陕西境内。传说中父系来自姬轩辕(黄帝),母系来自神农后代有邰氏,而司马迁《史记》等文献记载的周人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后稷。
姬亶(周太王)长子姬泰伯,次子姬雍,末子姬历。姬历之子姬昌(周文王),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姬发之弟姬旦(周公)。
武王伐纣,建立周国,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后姬宜臼(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国开国于前十一世纪,亡国于前三世纪,享国八百年。现在多数的姓源于姬姓。
起源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嫄。姜嫄是帝喾的第一个配偶。姜嫄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脚印,心里好喜欢,想去踩官,一踩上去便觉得腹中有什么在动,好像怀了孕一样。她怀胎满月生下个孩子,觉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丢在小巷子里,但经过的马牛却都躲开不去踩他;而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换个地方,把他丢在水渠的冰面上,又有飞鸟用它们的翅膀铺在上面垫在下面保护他。姜原认为是奇迹,便把他抱回抚养。由于最初想把这个孩子扔掉,所以给他取名叫弃。
弃还是个孩子时,就高大勇武,有巨人之志。他做游戏,喜欢的是栽麻种豆,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茁壮茂盛。等他长大成人,也就爱上种庄稼,能根据土地的栽培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种植培养,人民都仿效他。帝尧听说了,便举用弃为农师,天下的人都蒙受其惠,有功劳。帝舜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这个后稷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封弃干邰,号称后稷,另外得姓为姬氏。后稷的出名,全在陶唐、虞、夏几代之间,历任者都很有美德。
从夏初以来,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重要方国。到夏朝后期,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周人最早在北豳(陕西彬州)周国,后来逐步南下东进,到豳,再进入关中镐京,建立都城,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断南下侵扰,渭北平原北豳的农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自公刘起,周部族首领公刘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扩大耕地,整治农田,很快就将周部族发展成为一个富庶兴旺之邦。接着他使用武力,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周道之兴自此始”。
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在商王武丁前后,周已发展为商王朝西部的大邦。《国语》载:“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古公亶父之时,周部落已颇具规模。而且有三子,偏爱小儿季历。长子太伯及次子仲雍为顺父意传位与季历,自身逃亡荆蛮,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后为吴国。
范畴
周人建立周王朝后,封诸侯,第一次分封诸侯七十一国,其中姬姓五十三个,以后不断分封诸侯。
逐渐东扩南下,《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先后建立的诸侯国有:
虢国(后周郭姓始祖)、鲁国、燕国、卫国(卫满朝鲜卫姓始祖、三国吴国孙姓始祖)、晋国、郑国、韩国、魏国、吴国(高句丽高姓始祖、吴周政权吴姓始祖)、项国(西楚项姓始祖)、聃国(冉魏冉姓始祖)、曹国(三国魏国曹姓始祖)、杨国(隋朝杨姓始祖)、郕国、霍国、随国、唐国、虞国、滕国、邢国、巴国、密国、中山国等。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周人是谁的后代
周人,族姓姬,起源于今陕西境内。传说中父系来自姬轩辕(黄帝),母系来自神农后代有邰氏, ... -
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
夏的年代,据后人推算,是从公元前2183年至公元前1752年,共四三二年。至于夏朝的版图,主要 ... -
商人的发源地在哪?
商人的发源地,可能是今河北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成汤的先世,累代为部族长,他的十四代祖契 ... -
齐桓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江山的
齐桓公小时候,齐国发生内乱,他逃到莒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登基即位了齐国国君。 ...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介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