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焦点
“毒药”古意并非指有毒之药
读《歇冠子》时,发现了一处颇有趣的地方。
魏王问扁鹊,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何人医术最高?扁鹊的回答是,大哥最高,能防患于未然;二哥次之,能在病症初露时,就将之祛除;而自己的医术最差,只能在病情严重的时候,才“投毒药”,将病除去。
初看时,以为扁鹊擅长的是“以毒攻毒”,所以才会“投毒药”治病。可后来,又看了书中的另一则故事,说扁鹊为一名血脉堵塞的病患治病,也是“投毒药”,令血脉畅通,所以患者才痊愈。此文中的“毒药”,与上一则故事的“毒药”,是相同的。
这么一来,就觉出矛盾的地方了。先不说在中医里,以毒攻毒虽能治疗一些疾病,但仅是偶一为之,并不常见,就算要施用,也是在特定的情况和病症中。如通血脉这病,在中医中,断无以毒药通血脉的道理。而且,扁鹊说,自己行医都是“投毒药”。如此一来,“毒药”到底是什么,就值得深思了!
后来,翻看秦汉古籍,发现我们如今所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在秦汉时,这句话最初的说法却是“毒药苦口利于病”。“毒药”岂会利于病?这问题,令人不解。直至发现了郑玄的注释,这一难题才迎刃而解。
郑玄为先秦古籍作注,解释“毒药”时,释义为“药之辛苦者”。也就是说,最晚到秦汉的时候,当时人所谓的“毒药”,并非指有毒之药,而是指味道浓烈、药性强的药。这类药的刺激性强,所以遇到重症患者,便得下“毒药”,药效才够。
这么一来,之前的疑问,便能说通了。扁鹊自谦医术不佳,理由便是自己只能在病症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时,才下重药去病。而为病人通血脉时,也得下药力强烈的重药,才能令血脉畅通。所以,此“毒”非彼“毒”。
可见呀,在古代,“毒药”最初的意思,是重药,而非有毒之药。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汉语的词汇,本身也经历了演变。“毒”字既然有“具备毒性”的意思,“毒药”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有毒之药”,而非最初的重药良方了。
相关文章
-
“毒药”古意并非指有毒之药
读《歇冠子》时,发现了一处颇有趣的地方。魏王问扁鹊,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何人医术最高 ... -
第五期:一位影响了历史的人物:佟养正
西城是大军的集结地,这里必定是主攻的方向。南城过于广阔,无法确定突破点,不利于攻城,绝 ... -
史上比杜十娘还刚烈的妓女
绿珠这个名字民间很少知道,只有一些文人雅士才知晓,她备受历代文人赏识。历代文人不仅赏识 ... -
故宫灵异事件,故宫闹鬼
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 ... -
李冰治水“镇水神兽”被挖出,致四川水灾?
连接:李冰治水的故事今年年初,在天府广场东北侧四川大剧院工地挖掘出的巨大石兽备受市民关 ...
相关推荐
-
江湖骗子“邓半仙”居然骗到了皇帝头上
原来,“邓半仙”与武宗立下了赌约之后,他心里不踏实,打听到那位打赌的客官是当今皇上时, ... -
纪晓岚幼时巧对对联初显青云大志
听到纪晓岚这句对答,塾师被他这种要求师长对自己严加管教的态度感染了,他对眼前的学生们夸赞 ... -
唐代“骚客”是怎样隐晦记录嫖娼经历的?
中国的诗人一向有“骚客”之称。而真正的骚客非唐代杜牧、白居易、元稹莫属。其实,杜牧并非 ... -
扒一扒:唐朝诗人考进士 千奇百态萌萌哒
诗人也要工作,才子也要吃饭,诗歌是一种情怀,但写诗的人总得有种生存方式,要看诗人的生存 ... -
被老婆逼的离宫出走的隋文帝
东晋的王导算是大人物了,先后辅佐了元、明、成三位皇帝,说他是东晋王朝的缔造者也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