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

如何评价严复?严复有哪些功绩?

日期:2017-10-27   来源:网络

这套标准至今仍被翻译界所推崇,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正是因为严复在教育界、翻译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12年原先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京师大学堂改建为国立北京大学后,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推荐下,严复成为改名后的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然而当时的北大可不是现在的北大,无论是硬件水平、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都不尽如人意,严复经过多番努力都难以令北大焕发新的生机。

几个月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严复只好黯然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

离职后的严复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但这时的严复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满腔热血,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的书生。

他的思想开始趋于保守,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

同年8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如、胡瑛6人组成筹安会,号称“六君子”,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鼓吹复辟帝制。

此举堪称严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开历史的倒车注定是要失败的。

袁世凯欲称帝的消息传出来后,很快全国各地掀起一片倒袁的浪潮,在重重压力之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但是起义各省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不久袁世凯忧愤成疾,终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随着袁世凯的去世,筹安会六君子也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严复被迫躲到了天津,之后又因为哮喘病久治无效而回到福州疗养。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回顾严复一生,原本是一个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最终却走向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这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知识分子在社会的动荡中遭到多次挫折,思想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幸运的是,虽然严复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其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宝贵财富,值得人们来尊敬他,缅怀他。

同时严复的经历也警示我们: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只有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努力前行,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上一篇: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历史上真有如懿此人?
下一篇:大清第一贪官和珅被抄家时钱放在哪里

Copyright © 2017-2025 m.GuG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古宫历史网-手机版 版权所有